紅蔥頭夢想-科學玩具

****教授科學的老師將科學定義弄混了,然後用生硬的文字說明****

        在我高職教書生涯中,政府正在推動所謂的數位化學習,立意不錯,當然也讓老師懂得利用許多參考資料"活化"教授的內容;

        但這部演講說的是科學教育,而他也說得很棒,若老師能將生硬的科學做出來,並讓孩子動手做,這些知識才是孩子能真正應用的。他用吹氣管與火柴做出了立體多邊形,並利用這玩具說明了力學。由不起眼的東西,甚至或是樂社,透過巧思而讓它動起來,而加以科學解釋,這些讓學生不再僅是背誦原理,而能感受到科學的存在,甚至孩子能真正"應用"科學做出些"東西"。

        讓我想起多年前的"馬蓋仙"、現在的"流言終結者"與原民台的節目 (在介紹原民的生活智慧),都以動手與親身實驗為主要的訴求,而我們的電視節目是否僅止於介紹如何製作玩具或童玩,但卻忘了再黏貼上科學的意義。如同多年前有幸與原民朋友合作 部大洪水短片,它們曾提及祖先們能看水井的水位而判斷出是否異常,意義如同大海嘯前的大退潮,甚至如同小說"龐貝"對火山爆發前水井枯竭的著墨;或許先人的智慧是生活經驗所累積,但現今受過現代教育的我們,是否仍將過去的生活經驗以科學方式演譯? 可惜的是,當初的短片並未能深入探討,而僅只討論的漢族的壓迫,換句話說,我們知道先民的智慧,但我們並未能將他活化,創意畫。

       然而,新任教育部長又再提所謂的創意教育,牛肉尚未端出來前,不宜妄作斷論。只是"創意"為這幾年當紅的關鍵字,而創新是否是景氣低迷的萬靈丹。但我總認為創意應深植於文化底蘊之中,了解應用知識,並能動手做出任何一個東西,甚至只是個無厘頭的發明也好,讓創意被評斷與指正。簡言之,多看多學多觀察,"get your hand dirty!!"

        在Arvind Gupta: Turning trash into toys for learning 裡面最震撼的一句話是: 在一個民主開放的國家,科學應該覆蓋到最底層的人們,讓那些最邊緣化的孩子也能了解"...,我們在補助偏鄉教育硬體設備之外,是否該正視在那邊辛勞的老師的後續學習。我真的不太建議太過著墨於資優教師是否下鄉,我們該稱許的是那些或許在學業上不甚"資優"但具有熱情的老師。畢竟,只有聰明的頭腦,但卻無展現的熱情,知識,並無法拓展。

      說真的,Gupta的演講中,我看到他提到孩子眼中的光芒時,我也看到他眼中燃燒的熱情。

網址 http://www.ted.com/playlists/162/toys


為人師,當如是。


DG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坂の上の雲

Great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

Better reference site for English Writing-Synonym (同義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