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14的文章

紅蔥頭夢想-科學玩具

****教授科學的老師將科學定義弄混了,然後用生硬的文字說明****         在我高職教書生涯中,政府正在推動所謂的數位化學習,立意不錯,當然也讓老師懂得利用許多參考資料"活化"教授的內容;         但這部演講說的是科學教育,而他也說得很棒,若老師能將生硬的科學做出來,並讓孩子動手做,這些知識才是孩子能真正應用的。他用吹氣管與火柴做出了立體多邊形,並利用這玩具說明了力學。由不起眼的東西,甚至或是樂社,透過巧思而讓它動起來,而加以科學解釋,這些讓學生不再僅是背誦原理,而能感受到科學的存在,甚至孩子能真正"應用"科學做出些"東西"。         讓我想起多年前的"馬蓋仙"、現在的"流言終結者"與原民台的節目 (在介紹原民的生活智慧),都以動手與親身實驗為主要的訴求,而我們的電視節目是否僅止於介紹如何製作玩具或童玩,但卻忘了再黏貼上科學的意義。如同多年前有幸與原民朋友合作 部大洪水短片,它們曾提及祖先們能看水井的水位而判斷出是否異常,意義如同大海嘯前的大退潮,甚至如同小說"龐貝"對火山爆發前水井枯竭的著墨;或許先人的智慧是生活經驗所累積,但現今受過現代教育的我們,是否仍將過去的生活經驗以科學方式演譯? 可惜的是,當初的短片並未能深入探討,而僅只討論的漢族的壓迫,換句話說,我們知道先民的智慧,但我們並未能將他活化,創意畫。        然而,新任教育部長又再提所謂的創意教育,牛肉尚未端出來前,不宜妄作斷論。只是"創意"為這幾年當紅的關鍵字,而創新是否是景氣低迷的萬靈丹。但我總認為創意應深植於文化底蘊之中,了解應用知識,並能動手做出任何一個東西,甚至只是個無厘頭的發明也好,讓創意被評斷與指正。簡言之,多看多學多觀察,"get your hand dirty!!"         在Arvind Gupta: Turning trash into toys for learning 裡面最震撼的一句話是: 在一個民主開放的國家,科學應該覆蓋到最底層的人們,讓那些最邊緣化的孩子也能了解"...,我們在補助偏鄉教育硬體設備之外,是否該正視在那邊辛勞的老師的後續學習。我真的不

紅蔥頭管窺故事力 1-140722

故事的效力         產品好,仍需要廣告讓更多的人知道,甚至需要廣告"製造需求"。但說歸說,所謂的產品生命週期我們也懂得,但理論總是理論,理解也不代表作得到,而如何製造需求,或說是教育顧客"想要"的慾望,應值得探究。         以一個流傳久遠的故事為引言,故事大意是說一個賣鞋的業務員到了非洲大陸見到當地人都赤足,所以,他告訴老闆: 這裡的人不穿鞋,我們在這沒市場。  另一個人也同樣到了相同的部落,他也見到同樣的當地人,但他卻告訴老闆說: 太好了,這裡的人都沒穿鞋。上面的故事,有的人用來作為樂觀進取的說明,有的人則當作商業寓言,各自解讀。甚至,如同昨晚在TLC頻道看到的"古怪天下",他描述住在約翰尼斯堡的年輕祖魯人在炫耀優雅與富足時,所穿的是我們所謂的西裝跟名表,或許,也有人說這是文化衝擊與破壞。         但上述的故事,在鞋子進入市場之後就嘎然而止,也沒再提到後續真正的發展。因此,讓我們將視角轉換一下,在" 跟TED學表達,讓世界記住你"所提到的關於路迪克 馬力山發明的乾洗凝膠故事說明:       馬力山所住的林波波省,水電供應並不穩定;在一個澳熱的下午,有個朋友不經意的說出"若有人發明那種擦在身上,不用用水洗的東西有多好",馬力山想到,歐,這是個好點子,會有人買。因此他費盡心思發明了乾洗凝膠,換言之,有個很棒的產品問世。但若廣告僅是用"世界第一"或是"清潔清爽"來說明乾洗凝膠,我想這些字句應會造成廣告效用與吸引力,使某些先行使用者會試探性的試用,甚至發放試用品也是策略之一。而家中有三個活潑小朋友的我,確實也覺得乾洗凝膠有其必要性,但是否有更有力更讓我們能印象深刻的說法讓我們動手買一罐呢?       因此,若借用簡短的一段故事鋪陳,最後再以一個標語"有錢人的便利品,窮人的救命物"作為標語。這不僅止於在行銷感動,也在行銷效能。我想,在廣告後,會有更多人心想"嗯,對呦,或許哪天出外的時候用的到...",這樣的廣告效力比僅用第一、最棒、...等詞彙說明更為有力。 DG 參考書目 1. Carmine,G. 2014.Talk like TE